·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2019-12-18 作者:采集侠 点击:

  杭州西子湖畔,掩映在绿树中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记载了中国宪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在这里诞生,奠定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壮丽70载,厚植法治基因的浙江,以“三个地”的担当作为,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留下浙江印记。

  2006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倡导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率先开启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并睿智概括了法治建设的要义:“推进法治浙江建设,要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自此,一场凝结才智、汇聚力量的行动席卷之江两岸。浙江坚持把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丰硕充盈的实践成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以此谱写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两大奇迹”的浙江篇章,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6.84%,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迈入新时代,锚定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的目标,浙江法治建设的先行优势正努力转化为领跑态势,一幅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新画卷徐徐展开。

  有法可依推进“大平安”

  把建设“平安浙江”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

  ——摘自习近平2004年在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入夜,奉化银泰城、宁兴城市广场等地华灯齐放、人潮涌动,锦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晶欣赏着美丽的夜景,心情愉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浙江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安全,追求平安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下。

  孙晶所在的辖区内,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就有5家,曾让他最头痛的“双抢”案件,现在已降到了个位数。他告诉记者,奉化连续12年成为“平安区”,今年成功捧回“平安金鼎”,获得了平安浙江建设的最高荣誉,“这是40多万奉化人生活安定祥和的最好见证。”

  平安图景的绘就,来自16年前的谆谆嘱托。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奉化、鄞州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对当地干部群众说,我们处于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这样一个“门槛”,很多别的地方没有遇到的问题,浙江往往最早遇到。我们既面临“成长的烦恼”,同时也要解决“先天不足”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良好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

  在这一高瞻远瞩的思想指导下,省委于2004年5月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决定,明确了浙江要的“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具有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特点。省委领导还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把法治浙江建设提到同样突出的位置。

  每月15日,一张平安报表和一张经济报表,一起准时出现在丽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案头。今年7月的报表中,景宁的“生产安全”一栏,有个由“绿”转“黄”的单元格,引起了当地领导的警觉。

  “这表示消防安全事故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县里立即部署全面整治城乡消防安全隐患。”景宁县平安办主任林长春说,报表数据一有变化,相关领导会马上对照,看看哪里做得不到位,作重大决策都要先过社会风险评估关。哪怕党政换届、人员变动,平安责任与经济责任都要实行“双交接”,如因没办理交接手续或交接不清,造成平安建设工作重大失误或严重不良影响的,会被严肃追责。

  抓平安、抓法治,一任接着一任干,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常态。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作为浙江的“一把手”工程,已摆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每年底,各级领导干部考核时,除了看“经济成绩单”,还要看“平安成绩单”,平安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的良性互动机制,层层压实各级党政领导“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70载风雨兼程,社会环境越来越安全,百姓心里越来越踏实。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浙江拉高标杆,开启了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新征程。

  精心铺就民主法治路

上一篇: 上一篇:天津市税务局举办法制宣传日活动 下一篇:下一篇:广州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呈现“十大亮点” 1.5万多律师成法治建设中坚力量